截至2018年底,青岛累计批准外资项目27948个,合同外资1219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849亿美元
今年前8个月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35家;合同外资75.3亿美元,增长23.5%;实际使用外资36.9亿美元,占全国的4.1%、占全省的48.3%,同比增长3.4%,增幅高于全国、全省;总量位居全国第八、全省第一,在计划单列市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深圳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经济全球化是时代大势,只有与其同频共振,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际企业无疑是一支最强有力的力量,如何吸引更多国际企业投资,是国内众多城市共同面对的课题。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眼下,青岛正紧紧把握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抓住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期,“学深圳、赶深圳”,强力发起15个攻势,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这座城,奋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打造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
奋进之路上,国际企业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至目前,德国大众、空客集团、大陆集团、西门子、永旺、住友、高盛、马士基等累计16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投资设立了309个项目。仅今年前8个月,法国液化空气、丰益国际、保利、正威国际等世界500强企业就在青岛设立项目15个。
外资数据亦是有力证明。截至2018年底,青岛累计批准外资项目27948个,合同外资1219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849亿美元。今年以来,在全市“双招双引”攻势推动下,前8个月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35家;合同外资75.3亿美元,增长23.5%;实际使用外资36.9亿美元,占全国的4.1%、占全省的48.3%,同比增长3.4%,增幅高于全国、全省;总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全省第一位,在计划单列市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深圳。
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投资信心为出发点,以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为重点,,以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外商投资环境为着力点,当下的青岛,正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做好利用外资工作,发力招引国际企业,乘经济全球化之势,抢抓上合示范区和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机遇,乘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东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搭建大平台,吸引国际企业“投资中国”“投资青岛”
世界500强企业选择在哪里登陆,能否在登陆地成长、壮大,考量的是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创新程度,更是国际化程度。
10月19日至20日,世界目光再一次聚焦青岛。
作为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的主办地,这座城市热情拥抱来自全球的商界精英,为跨国公司领导人提供了探讨的平台和对接的渠道。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115家世界500强企业领导人,国内14个省市的284家行业领军企业的领导人,14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商协会专家学者的代表在青出席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嘉宾人数超过500人。
峰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青岛成为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宣示地,对于青岛开放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青岛由此站在了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充分展现了对跨国企业的吸引力。
这一定位,已在峰会期间跨国公司领导人的分享和评价中得到印证。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正释放出巨大的溢出效应。
“海尔是我们最大的合作伙伴。中国的客户擅长快速地创新,这对于我们制造业企业未来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会让我们加深和海尔等中国公司的合作。”代傲集团亚太区总裁Gerhard Teschl接受采访时道出了与青岛的渊源。
希杰集团是韩国一家跨国公司,公司业务已扩展到全球33个国家,集团会长孙京植对青岛有着同样深厚的感情。“今年是希杰集团进入中国的第25个年头,也是进入青岛的第25个年头。我们进入中国之初,就是以青岛和北京为中心率先开展了食品制造业务,后期逐渐扩大了生产食品的种类,也开始在山东及中国其他城市拓展业务。”
对于青岛这座城市来说,在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吸收利用外资和招引国际企业投资,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功能提升和建设国际化城市正发挥出愈发突出的作用,成为青岛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发展趋势”。青岛峰会搭建了跨国公司同中国合作的大平台,架起了青岛乃至山东与世界交流互鉴的新桥梁。青岛,这座开放之城,站在了中国开放发展的最前沿,承担起打造成为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形成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历史机遇与国家使命。
国际企业中,世界500强的投资数据最有代表性。
今年以来,青岛对全球500强企业的吸引力逐步上升,前8个月,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新设立了15个项目。截至目前,德国大众、空客集团、大陆集团、西门子、永旺、住友、高盛、马士基等16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市投资共设立项目309个。
如此众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和项目纷纷“落子”青岛,印证着国际企业对青岛投资环境与投资前景的巨大肯定。
伴随着青岛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企业在青岛布局的质量和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数据分析显示,落地青岛的国际企业来源日趋多样化,欧美等发达国家投资比例逐步提高,青岛正日益成为山东面向全国全球的“国际客厅”,成为中日、中韩、中德、中以、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的“国际客厅”。
上合示范区、自贸区等国家战略叠加,吸引国际企业闻“机”而动、纷至沓来
从地图上看,青岛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今年以来,国家战略的频频叠加,犹如催化剂般,将青岛对外开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青岛打开视野,放眼世界。
7月24日,中央深改委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赋予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国之重任”。8月31日,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青岛已站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排”。
青岛片区在山东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中面积最大、承担的试点任务最多,挂牌至今深受国际企业青睐。
11月12日,总投资110亿元10个重点项目在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开建,中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中心同日奠基。“青岛中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中心,是深化中俄双边交流合作的新平台,下一步我们计划借助这一平台把更多俄罗斯企业介绍到青岛来开展经贸合作。”“一带一路”创新企业和非原材料出口协会主席科瓦克·亚历山大在现场兴奋地表示。